您好,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囫囵吞枣的故事和寓意,囫囵吞枣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【故事】古时有人参加朋友的聚会,有一位客人聊天时说:“世上少有两全其美的事,就拿吃水果来说,梨对牙齿很好,但是吃了伤胃;枣子能健胃,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。
2、”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。
3、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,说道:“那我吃梨子时只嚼不咽,就不会伤胃;吃枣子时只咽不嚼,就不会伤牙。
4、”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,他还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。
5、客人无奈地说:“唉,真没办法,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!”囫囵:整个儿。
6、现多用来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,不思考仔细,笼统的接受。
7、拓展资料【读音】hú lún tūn zǎo 【释义】把枣子整个吞下去。
8、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,笼统接受。
9、【出处】宋·圆悟禅师《碧岩录》:“若是知有底人;细嚼来咽;若是不知有底人;一似浑山仑吞个枣。
10、”【近义词】生吞活剥 [ shēng tūn huó bō ] 唐刘肃《大唐新语·谐谑》记载,枣强令张怀庆,好偷名士文章。
11、有人取笑他“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”。
12、后用“生吞活剥”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言论、经验、方法等。
13、出 处:明·徐渭《奉师季先生书》:“大约谓先儒若文公者;著释连成;并欲尽窥诸子百氏之奥;是以冰解理顺之妙固多;而生吞活剥之弊亦有。
14、”【反义词】融会贯通 [ róng huì guàn tōng ] 宋朱熹《朱子全书·学三》:“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
15、” 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理解。
16、融会:融合领会。
17、贯通:彻底理解。
18、出 处:《朱子全书·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
19、”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