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llo大家好,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古诗登幽州台歌全文,名篇共赏登幽州台)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#夏日大作战##创作挑战赛##诗词里的浪漫##诗词##天天古诗词#
寂寞,永远是诗词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古今有多少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绝美的“寂寞”华章。今天我也分享一下一首惊艳到我的一首诗。
这也是一首描写寂寞的诗。这首诗写的不是李白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知己难寻的寂寞,不是王维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客居他乡的寂寞,也不是苏东坡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”相思入骨的寂寞,更不是李清照“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”相思的寂寞。这首诗的寂莫是像柳宗元“孤舟蓑衣翁,独钓寒江雪”那样一种发自内心最深处的寂寞,是辛弃疾“可怜白发生”那样一种壮志难酬的寂寞,也是杜甫“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”那样一种旷今绝古的寂寞,同时,这首诗又展现出诗人曲高和寡,怀才不遇的寂寞。
其作者陈子昂(658年左右—700年左右) ,字伯玉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,慷慨任侠。文明元年(684年)举进士,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,授麟台正字。后升右拾遗,直言敢谏,曾因“逆党”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。曾两度从军边塞,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。圣历元年(698年),因父老解官回乡,不久父死。陈子昂居丧期间,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,加以迫害,最终冤死狱中。
陈子昂是寂寞的,这首诗也是寂寞的。不仅仅诗这首诗描写的是寂寞,而且诗本身的命运也是非常的寂寞。自诞生之日起,它就被埋没在绚烂的唐诗宋词的尘埃之中。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了800多年后,这首诗才被另一个寂寞的人——杨慎无意中发现,整理出来重见天日。这才有了它向人们展示了它那震铄古今的风采的机会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陈子昂的这首: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”独自一人登上昔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幽州台(又称黄金台),却发现梦想中金碧辉煌的黄金台已经是破败不堪。曾经对昭王礼遇能臣无限钦慕的陈子昂突然感到无比的落寞。极目远眺,秋风萧瑟,夜幕垂垂,站在荒凉的高台之上,追忆着燕昭王登台招贤拜将,乐毅、郭隗才华尽展的情形,想起自己“直言遭罢黜,进谏遇贬谪”的命运。就此次随军作战而言,深受皇帝器重的主将武攸宜不仅对自己言不听、计不从,而且一怒之下将自己从参谋贬为军曹(相当于班排长),自己的报国宏愿已经成为泡影。
千年的时光中,燕昭王这样的贤君已化作一抔黄土。想到象燕昭王这样的贤君和乐毅、郭隗这样的豪杰自己再也无法看到,想到后来的英才和圣主也来不及相逢;而此时的他能见到的只是这在秋风夜幕中瑟瑟发抖、破败不堪的幽州台和壮志难酬、怀才不遇的自己。作者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下面这两句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”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这种荒凉,这种寂寞,随着时间和空间不断地延展。面对和自己心情一样荒凉无比的幽州台,估计当时的陈子昂不由自主地涌起了象王勃那样“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;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”的感觉。天是那样的宽广,地是那样的辽阔,在古往今来这样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却容不下自己才智与囊括宇宙的远大志向。孤独寂寞的自己已经没有希望象乐毅、郭隗一样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了。自己百无聊赖地游览到向往已久的幽州台,见到的却是满目凄凉。抚今追昔,一种悲怆的感情不禁油然而生,作者忍不住潸然泪下。
这首意境雄浑,视野开阔,全诗语言奔放,富有感染力,悲怆中却展现了作者囊括宇宙的广大胸怀。虽然只有短短四句,却通过黄金台历经千年的时空和幻化出来黄金台周围的景象,给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,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。
整首诗的前两句是俯仰古今,写出时间的绵长;从时间上追忆黄金台的历史过往与现实的对比,第三句登楼眺望,写空间的辽阔无限;在空间中扩展了黄金台的空间。前三句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衬托,勾勒出一个深邃、壮美的背景,也激发了作者激荡的心怀。从而自然而然地写下了最后一句,深深地展现了诗人慷慨悲壮的形象。第四句这样包含感情的一笔把整首诗光彩照人的神韵瞬间激发出来。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整首诗在深沉的感慨中,寄寓着报国立功的渴望,境界广大,音调悲壮,感情深沉。 诗中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,却无限延伸了幽州台之前的辉煌和现实的破败,从而衬托出作者慷慨悲凉的心境,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。
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