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 >生活百科 >

什么叫群体免疫(什么是群体免疫)

导读 hello大家好,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什么叫群体免疫(什么是群体免疫)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与饶

hello大家好,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什么叫群体免疫(什么是群体免疫)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与饶毅的观点相仿,张文宏也认为,“群体免疫”策略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,可能会涉及一些人性和伦理问题,存在巨大的隐患。

这两天,英国首相鲍里斯·约翰逊提出的“群体免疫”策略引起轩然大波。这个策略的科学内涵是什么?是否会达到约翰逊以及一些英国专家的预期?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、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,首都医科大学校长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饶毅发表了各自观点。

符合达尔文“适者生存”学说

据张文宏介绍,群体免疫也叫做社区免疫,意思是当足够多的人对导致疾病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后,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。群体免疫理论认为,当群体中有大量个体对某一传染病免疫或易感个体很少时,那些在个体之间传播的传染病感染链就会中断。

群体免疫通常是通过接种疫苗而获得,如天花疫苗接种使人类获得群体免疫,最终消灭了这种传染病。群体免疫的另一个来源,是人群已经普遍接触或者感染过这种病毒,如流感。“遗憾的是,截至目前,还没有疫苗来实现强大的新冠病毒群体免疫。”张文宏说。

“群体免疫现象并不支持英国首相的政策。”饶毅说,当一种新的病毒出现后,在还没有疫苗问世,极少数人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况下,不遏制病毒传播,把公众暴露在病毒面前,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现象的。饶毅认为,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是:凡是感染后会死的人将死去,感染了不会死的将获得免疫力,继续活下去。这种结果符合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学说,却有违反现代人类社会伦理之嫌。

看似理论可行,实际难以预测

与饶毅的完全反对不同,张文宏指出,英国政府采取这个策略也有理论基础。

流行病学有个理论——普遍免疫可以形成稳态。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一大特点,是大部分感染者无症状或只有轻症,可以在不经治疗或对症治疗后自限性痊愈。此外,英国政府在发布会上重申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1%。因此,约翰逊打算通过放开疫情防控,让大量人口感染后自愈获得免疫力,然后集中医疗力量救治人群中的危重症患者。其思路是不在防“感染”上花成本,而尽在防“死亡”上花成本。“在控制疫情的同时,不会因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牺牲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,尽量减小抗击疫情的代价,这就是英国政府策略背后的逻辑。”张文宏分析说。

他进而指出,“群体免疫”策略看似理论上可行,但实际上能否成功,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。这种策略对个体而言是存在风险的,因为部分轻症患者会在无预警情况下,骤然进展至危重状态,且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极其困难。“从武汉前期经验和目前意大利、伊朗的疫情发展中,我们知道最大的风险是不加管控的疫情,一旦迅速蔓延,重症患者增多,若是医院应对不充分,有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。但是如果管控好,则可以顺利过渡到常态化重症管理,像德国就是成功的典范。”英国如果今后真的推行“群体免疫”政策,将引发疫情失控,还是像德国现阶段那样过渡到常态化重症管理,事实会告诉我们一切。

优胜劣汰?策略存在伦理风险

与饶毅的观点相仿,张文宏也认为,“群体免疫”策略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,可能会涉及一些人性和伦理问题,存在巨大的隐患。

当代社会,随着科技和文明的进步,人类总体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生存权利,也就越来越难以接受用个体的微弱力量去面对自然法则的“优胜劣汰”。“当我们面对一个有一定死亡比例的传染性疾病,在可能实现科学防控的情况下,选择群体免疫这种看似公平的策略,存在着伦理风险。”

面对伦理风险,饶毅的表述显得有些激愤:“依赖第一轮感染后形成‘群体免疫效应’,是放弃第一轮感染的一部分人,例如让1%的人去世。一个国家,让1%的人去世意味着什么?这次是1%因新冠病毒去世,那么下次为什么要保护其他疾病的易感者?如果都不保护,人类文明的底线何在?”

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