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相委而去而的含义】一、
“相委而去”是古文中常见的表达,常见于《世说新语》等古代典籍中。其中,“相”表示动作的双方互为对象,“委”意为抛弃、舍弃,“去”则是离开的意思。“而”在句中常作为连词,连接前后动作或状态,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整体来看,“相委而去”的意思是:彼此抛弃、丢下对方而离开。这个短语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背弃行为,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,常见于描写友情、亲情或忠诚关系破裂的情境中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用法 | 示例 |
相 | xiāng | 互相、彼此 | 表示动作的双方 | “相敬如宾” |
委 | wěi | 抛弃、舍弃 | 动词 | “委而去” |
去 | qù | 离开、离去 | 动词 | “弃甲曳兵而走” |
而 | ér | 连词,连接前后动作或状态 | 连接词 | “相委而去”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相委而去”最早见于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篇,讲的是管宁与华歆的故事。管宁看到有人走路时捡起地上的金子,便与之断交,称其“不义”,并说:“子非吾友也。”后来华歆因事被贬,管宁也不予救助,说:“吾与子相委而去。”此句表达了对背叛者的失望与决绝。
从现代角度来看,“相委而去”不仅是一个文言短语,更是一种情感态度的体现。它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与责任,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利益时,要坚守本心,避免因一时之利而背信弃义。
四、结语
“相委而去”虽出自古文,但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性思考与道德判断,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。了解这一短语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,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。